首页 > 中尼关系 > 中尼文化 > 尼日利亚文化
尼日利亚文化
2015-03-16 18:30

  一、科技

  尼政府重视科研及其普及工作,要求科研为经济服务,争取工业原料国产化,提倡科学种田。现有农业、林业、畜牧业、工业、医药等领域的科研机构22个,统一受全国科技发展机构(NSTDA)的管理和监督,较有影响的有:

  (一)原材料科研和发展委员会。成立于1987年,其任务是不断提高工业原料的自给率,鼓励本国技术发明,促进工业的发展。委员会设有开发和利用本国资源的展览,并于每年底向在原料研究和利用方面有突出成就的单位和个人颁发奖章、证书和奖金。

  (二)国际热带植物研究所。成立于1967年,位于奥约州首府伊巴丹市内,占地1000公顷,是一个独立的、非赢利性农业研究和培训中心。研究所最初的基金来自福特和洛克菲勒基金,现在则全部由“国际农业研究小组”(该小组成员来自50个赞助国家、国际组织和私人基金会)提供。

  二、教育

  历史上本土教育、伊斯兰教育和西方教育体制曾先后在尼占据主导地位。目前尼教育体制基本以西方式教育为主。全国已基本实现村有小学、镇有中学、国有、州有大学和技术学院。学制采用6-3-3-4制,即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

  小学和初中为强制性的教育,但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将继续接受高中教育。尼日利亚东北和西北部的辍学率最高。在Borno州有72%的适龄儿童从不接受小学教育,而在南部各州,这个数字仅为3%。

  尼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较快。独立前只有一所伊巴丹学院,当时是伦敦大学的海外学院之一,独立后即改建为伊巴丹大学。随后即建立了第一所尼自己的大学--尼日利亚大学。目前,尼全国共有128所大学,其中国立40所,州立38所,私立大学50所。2012年高等教育在校学生约为170万人。在2008-2019年间,女子大学入学率为37.6%,而男子为62.4%。在尼高等学府中,教授级别人员占20%,高级讲师占23.6%,其余都为I级讲师或一般教师。

  大学毕业后,学生还要参加为期一年的全国青年服务团(NYSC)服务。其内容包括为期三周的准军事训练和正式的部门工作,同时还要参与社区发展。

  尼现行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扫盲任务繁重。2010年尼成人(15岁以上)识字率为61.3%,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为世界上文盲率最高的9个国家之一。另外,在尼日利亚各个地区,师资力量都十分缺乏,尤其在科学和技术领域。尼目前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和质量无法赶上适龄儿童不断增长的速度,也对教育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三、文化和艺术

  (一)尼日利亚历史悠久,素有“非洲黑人文化诞生地”之称。传统上,尼日利亚的艺术都有其社会或宗教意义,并不单独存在。例如,舞蹈用于教育或完成某种仪式。雕刻用于祈福,治疗仪式,或避祸。随着社会的发展,尼日利亚的艺术的目的性越来越小。而有些时候,一些艺术形式因为不再用于某种目的而被完全抛弃。比如因为西式的墓地替代了传统的墓地,伊比比奥人制作的曾被广泛使用的精美墓碑如今越来越少见。尼日利亚政府已经注意到了这点,并试图通过一些项目来复兴尼日利亚的艺术,如推动尼日利亚艺术节。

  文学

  尼日利亚拥有非常悠久的文学历史。殖民以前的历史大多都是由尼日利亚人一代一代流传下来。随着殖民地的发展,英语的使用逐渐普及,尼日利亚的作家开始发挥自己的才能,在国际文坛崭露头角。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尼日利亚作家应该就是沃莱·索因卡了,他曾于198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最有名的作品包括《森林之舞》、《沼泽地的居民》、《狮子和宝石》等。其他著名作家还有钦努阿·阿契贝,他被誉为“非洲现代文学之父”,他的《瓦解》反映非洲社会与殖民地政治的现实,一经发表,即获得了布克奖,备受国际瞩目。另外还有本·奥克瑞,他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饥饿之路》也曾获得布克奖。

  雕刻

  尼日利亚的雕刻十分有名。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都能看到伊费古城和贝宁古城的铜雕。时至今日,尼日利亚南部区域仍在大量生产铜雕。另外,木雕和陶器雕刻也很流行。

  图形艺术

  尼日利亚人十分擅长染色、编制和缝纫。他们生产了大量色彩艳丽的织物。但是,这些织物大多只用于日常穿戴,而非作为艺术品来展示。

  表演艺术

  舞蹈和音乐也许是尼日利亚艺术最生动的两种形式。尼日利亚的音乐及其依赖由鼓点和其他打击乐器所产生的节奏感。尼日利亚的几种音乐形式包括快活之音、非洲打击乐等,最能反映尼日利亚特色的形式为棕榈酒音乐,这种音乐因其最初在棕榈酒酒吧演奏而得名。这种音乐形式节奏感快而强,体现了棕榈酒酒吧的喧闹特点。

  文化遗产

  尼日利亚历史悠久,有举世闻名的诺克文化、伊费文化和贝宁文化。这些古代文化在非洲乃至全世界独树一帜。

  【诺克文化】非洲最古老的文化之一。1943年,在尼中部乔斯高原边缘的一个名叫诺克的小村庄,人们挖掘出一个赤陶人头像。之后,在今尼中部北抵扎里亚、南至阿布贾、西达卡杜纳河、东接卡齐纳河的大约8万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相继发现了160多件风格相同的陶器、陶塑、青铜雕塑、象牙雕刻、铁制品、木雕、石器、以及人、动物塑像等。诺克文化约起源于公元前10世纪,兴盛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世纪之间。诺克文化的产生和兴盛标志着非洲已从石器时代进入铁器时代。

  【伊费文化】伊费是尼西南部的一个城镇,也是宗教中心。历史上这里曾是强大的伊费土邦所在地。1938-1939年,在伊费出土大量铜制品和陶器。其中大多数是公元8至18世纪的产品。其中以8世纪的制品最为生动,再现出铜雕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伊费出土的工艺品做工精细、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可以说是黑非洲绝无仅有的艺术佳品,在世界上也属优秀作品之列。经过考古学家测定,证明伊费文物已有1000-2000年的历史。伊费文化有力地粉碎了殖民主义者所散布的“非洲文化系西方人带来”的谬论。

  【贝宁文化】在拉各斯以北、尼日尔河以西的地区,是历史上著名的贝宁王国所在地,亦是贝宁文化的诞生地。贝宁王国是中世纪的一个非洲人王国。在它存在的800年中,一直是非洲的文化中心之一。代表贝宁文化的青铜器雕铸造型完美、生动逼真。从13世纪开始,贝宁青铜雕铸变成宫廷艺术。当时的作品大都是装饰在宫廷柱上的小雕像、人头和浮雕,以后逐渐用来装饰宫廷大厅和回廊。贝宁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德国民族学院专家玛·卢尚认为贝宁铜雕的手艺足以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青铜工艺美术家西利尼媲美。

  (二)尼有影响的文化界人士

  【索因卡(Wole Soyinka)】文学家,剧作家,政治活动家,约鲁巴人。青年时期就读于尼伊巴丹大学和英国利兹大学,毕业后当过演员和导演,主要从事剧本创作。他创作的《雄狮和宝石》等剧,文字和主题通俗易懂,观众较易接受。他同时也用枯涩的语言创作针砭时弊的剧本,如《道路》(the Road)、《死神和国王的骑士》(the Death and King’s Horseman)等。1986年索因卡获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黑非洲文学家。自阿巴查执政以来,索因卡弃文从政,自命为民主派,极力反对阿巴查军人统治,要求实行民主。1995年索因卡流亡国外。1999年尼民选政府上台后回国,较多关注于政治和学术事务。

  (三)尼重要的文化艺术机构和团体:

  【全国博物和文物遗址委员会】该委员会成立于1977年。它的主要职责:负责国家级博物馆、文物和遗址的管理;建立并维护国家级博物馆,内容涉及科技、福利、文物(包括属于非洲人和黑人的文物)、艺术、工艺美术、建筑、自然历史、教育等。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该委员会已经拥有9个博物馆,并计划在各州的首府建立博物馆。

  【全国文化艺术理事会(NCAC)】成立于1975年,隶属于联邦文化和旅游部。该理事会在尼各州均设有办事机构,通过它们统一协调并推进全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同时,各州均有自己的的文化艺术理事会,所以该会实际上成为联邦政府管理全国文化事业的重要执行机构。理事会主席由总统直接任命,下设研究、发展和训练部,文学与表演艺术(含视觉艺术)部,财务和行政等部门。该委员会旨在全国范围内促进音乐、传统舞蹈、戏剧、电影和影院、摄影、绘画、文学、雕塑、建筑风格、城市规划、木刻、刺绣、编织等领域的工作。此外还有“儿童创作室”、“艺术员中心”、“手工艺品商店”、“艺术家画廊”等常设性机构。从1970年开始每年举办全国性的艺术文化节。

  四、尼影视业

  尼日利亚电影制作因成本小、产量大和深受本国观众欢迎而被冠以“尼莱坞”--非洲的好莱坞,与印度宝莱坞齐名,也是尼政府大力促进文化产业的重要行业。一部尼莱坞电影尼莱坞平均制作时间为10天,成本约为1.5万美元。在经过90年代之后的迅速发展,已在电影生产数量上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制造国,超过美国而仅次于印度。2013年,随着尼莱坞全年总产值达到约100亿美元,它成为全球第三大最有价值电影业,仅次于美国和印度。

  大多数尼莱坞电影的主题都涉及现代非洲人面临的道德困境。部分电影宣传基督教或伊斯兰教。而其他部分电影则回答了宗教多样性产生的问题。比如电影《一个神,一个国》就讲述了相爱的一个穆斯林男子和一个信仰基督教的女子如何处理面对他们各种困难和障碍。

  于2014年举办的第十一届尼日利亚阿布贾国际电影节上, 包括中国在内的10多个国家所提供的影片参加了电影节竞赛环节的角逐。经过电影节评委会审议,《十二生肖》、《一代宗师》和《走路上学》三部影片获得最佳外语故事片提名;成龙因《十二生肖》分获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导演提名;王家卫(《一代宗师》)和彭家煌、彭臣(《走路上学》)也获得最佳导演提名。《十二生肖》还获得最佳音乐提名。经过激烈角逐,《十二生肖》荣膺最佳外语故事片奖、最佳观众好评奖、评委会金奖,成龙获最佳导演奖。除埃及获得一个奖项以外,其余奖项均被尼日利亚包揽。中国是国外参赛获奖最多的国家。

  五、体育

  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自1960年独立以来,历届政府都很重视发展体育运动,认为体育是“团结和进行国家建设的有效武器”。尼日利亚联邦社会发展、青年、体育、文化部是领导全国体育运动的政府机构。尼日利亚全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属该部领导,其任务是领导、组织、管理全国的体育活动。尼日利亚共有19个州,各州均有州体委。尼日利亚各大学均设有体育系,并附设体育中心。

  尼日利亚体育运动开展的项目较多,其中足球是最普及的项目,除全国足协外,各州都有足协分会,各行各业都有足球俱乐部和代表队。尼日利亚国家足球队──“绿鹰队”曾在2013年第 29届非洲国家杯上第三次获得冠军。近年来乒乓球运动发展较快,成为仅次于足球的一个最普及的项目,技术水平也日益提高,在第 3届非洲运动会乒乓球比赛中获得 6项冠军。拳击也为尼日利亚人民所喜爱,在英联邦国家比赛中他们曾获得次轻量级和轻量级冠军;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他们曾得过两次铜牌。网球在尼日利亚有20多年的历史,曾在苏丹举行的全非比赛中获得冠军。田径运动水平也有较大提高,曾在英联邦国家比赛中获得女子跳远冠军。其他如排球、 篮球、 羽毛球、手球、游泳等项目也开展得较好。

  六、新闻

  尼新闻广播事业较发达,在非洲名列前茅,全国各种报刊杂志上百种,电台和电视台89家。1985年以前,尼日利亚新闻机构采用的国际新闻主要来自西方通讯社。近几年来,随着尼外交工作的需要,新闻机构采用发展中国家播发的消息逐渐增多,如泛非通讯社(PANA)、第三世界国家通讯社(IPS)。1987年5月,尼通社与新华社签订了新闻交换协议之后,尼通社和当地报纸、电台、电视台采用新华社国际和国内新闻数量增加,平均每月达600条次以上,扩大了我在非洲地区的影响。

  2014年10月,尼日利亚最大的数字电视运营商——中国四达时代公司推出了豪萨语频道,这是中国企业在尼日利亚推出的第一个自办本地方言频道。豪萨语频道展示豪萨族丰富文化的同时,还将引进中国优秀的影视节目,以豪萨语呈现,增进尼日利亚人民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促进中尼文化的交流。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